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97、安排 (第7/12页)
独立兵权的异性诸侯王,皇帝要调他们的兵必须付出代价。 比如最后刘邦要求韩信,彭越等诸侯王合兵灭项羽时,他们根本不来,只有加封封地地为条件他们才来;后来刘邦平叛,调彭越的也调不动。 其实当时的形势已经非常危险了,和酿成如今这样局面只有一步之遥,是内外交困。 当时刘邦年纪六十,万一他突然一死,他那十几岁的儿子根本不可能管得住连刘邦自己都调不动的异姓诸侯王,局面很快会变成唐末到如今的模样,天下再度分崩离析。 安史之乱逐渐安定下来后的唐朝情况也和那时非常像,节度使有各自兵权、财权,就相当于汉初的异姓诸侯王,有的地方甚至更过,皇帝想调用他们的兵要付出很大代价。 唐中晚期有不少皇帝也想努力收回节度使的权力,但他们都没做成。 越发往后,情况越发严重,到了晚期甚至更加积重难返,加之朝廷也昏招频出,更是一步到位,直接把大唐帝国送入坟墓。 唐末几个皇帝的作为影响不只是在当时,乃至如今已过百年后都非常明显。 有人说辽国是仿效唐朝,是继承唐朝,可人家自己是不认的。 他们的皇帝直接说自己要做汉高祖。 赵匡胤想迁都也说要效仿周、汉故事,跳过了唐朝。 这些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唐朝末期作实在太丢人了,不得人心。 唐朝的辉煌在后人看来是距离产生美,后人看到的那张巨大无比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地图,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的疆域,持续时间短,武则天时代就快速大幅缩水,在当时影响力没那么大。 后人对唐宋的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