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杀手锏 (第2/5页)
鸣虫…… “三尺剑,六钩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生员们都愕然了…… 一个个停了笔,听到这里,他们感觉到这位助教所教的东西似乎有点不太一样。 从前的助教都是拿一些诗词来进行讲解,至于讲完之后,你的水平有没有提高,那就全凭自己的悟性了。 毕竟,现在只是唐初,真正系统性的诗词训练,还处于摸索阶段,之所以作诗难,一方面是这个时代的学习成本太高,想要作诗,就必须得有坚实的基础,要自幼开始读书,并且还需要一定的悟性,这也是为何四门学这些低级官吏贵族子弟,还有寒门子弟在这方面有极大缺失的原因。 而秦少游的办法却很有系统性,那就是采用明清时期的教育方式——做对。 这对子的训练在明清时期,几乎达到了高潮,明清时期的学子通过背诵,一边掌握对偶的基本范式,一边培养对音韵和对偶的敏感度。 这是一种系统性的教授办法,很有效果,至少比现在的学子全凭悟性去领悟要强得多。 事实证明,通过死记硬背,其实也是可作诗的,绝对可以量产‘诗人’,只是……培养出来的人,诗才是有那么点,可要人人都成为李白、白居易,那就是异想天开了。 好在秦少游的任务也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