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5、纷争不休 (第4/7页)
无名也,再者曹cao有献帝在手,随时可举起大义,奉诏讨我不臣...” “势、名、义,我军三者皆处下风,孙子有云:立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臣请主公审察之、慎思之。” 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随着讨论愈发热烈,殿上群臣渐渐分成两队,展开了激烈地辩论。 相比之下,支持郭嘉、张昭的众人,却是远远多过了支持祢衡的。 主位上的王政斜靠在软榻上坐着,此时一手支头,一手轻轻敲击着软榻的把手,在旁只是冷眼看着,侧耳听着,却是一言不发。 要是吴胜他们在此,想来才会形成真正的势均力敌,那会更有趣些吧? 对于任何一位君主而言,永远不担心臣子辩论,相反的,他们辩论的越激烈,便会越高兴。 一方面因为兼听则明。只有他们辩论地激烈了,争论地深入了,敌我的优劣才能被分析的透彻,才有助于最高的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 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的争论、辩驳,才能让君主手中的权柄威力显现地彻底! 无论人多人少,谁更大声,谁更有理,最终他们总会再一次意识到,裁决,拍板的全力,始终只掌握在一人的手里。 若是群臣抱成一团,众口一词,反而破坏了君主的高高在上,超然物外。 眼见反对支援的一方声势越来越大,这时出乎王政的意料,此时黄忠却站出来支持祢衡。 “郭军师,怎可涨贼人士气,灭自家威风?” “曹cao有屯田军,难道我徐州没有吗?” “若以比粮足,而论士气之高低,请问郭军师,当日主公起事,何以势如破竹,在青州境内所向披靡,连战告捷,更将五都临淄都攻陷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