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326【三原主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6【三原主义】 (第3/5页)

数利弊之聚合。”

    “妙哉!”赵瀚拍手赞叹。

    这话是说,一个党派有当权者,背后站着无数在野的党人。

    党人一旦当权,言行就不能代表自己,而是代表身后无数党人的利益。即便君子当了党魁,也被无数党人的利益所左右,根本就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施政。

    张岱拱手说:“总镇,此非吾之言论,只在引用候朝宗的而已。”

    侯方域看得这么透彻?

    赵瀚不知道,是侯方域少年时写的文章。

    “候朝宗何在?”赵瀚问道。

    陈子龙回答说:“北京。”

    崇祯正在颁布“赎罪令”,只要家属交够了银子,就可释放诏狱里的罪臣。

    侯方域这次没来江西,到北京交银子赎爹去了。

    又有一个复社士子站起:“君子可结社,但不可结党!”

    赵瀚笑道:“请自报姓名。”

    复社士子说:“夏允彝,字彝仲。”

    这是夏完淳的亲爹,此前在福建当知县。前段时间举城投降,由于官声极好,救活百姓无数,因此可以直接做县丞。但是,必须到白鹭洲书院进修!

    夏允彝和陈子龙是好友,但两三年不见,两人观点相差极大。

    随着大明社稷日暮西山,东林党、复社内部也在反思,很大一部分人变成“调停派”。

    即调停党争,大家放弃私怨,一起共谋国事。

    历史上,随着崇祯的死亡,“调停派”越来越多,都不想再搞党争了。但当权者却不愿调停,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夏允彝和张岱都坚决主张调停。

    等到弘光小朝廷覆灭,“调停派”变得更加彻底,认为君子不应结党,朋党必然祸国殃民!

    夏允彝继续说道:“君子不党,党必有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