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436【海鱼和海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36【海鱼和海带】 (第2/6页)

舟山招募疍户渔民做水手,这些人最清楚舟山渔场的情况。

    座舰甲板之上,洪旭叼着烟斗,吞云吐雾的抽着南赣烟丝。

    他麾下的大小战舰,正在用拖网捕鱼。

    明末的海洋捕捞技术已经成熟,大网主要有刺网、围网、拖网、张网、建网、插网六类。

    撒克逊时代,英国人捕捞鲱鱼,用的便是流刺网,这种技术在浙江、福建、广东非常普遍。

    一网能捞400吨鱼的拖网技术,同样在中国应用广泛,但拖网相对比较小。

    这是因为海禁和倭寇,驾巨舟出海不但风险大,而且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拥有大船的商贾,都特么跑去搞走私了,谁愿意拼了性命捕鱼啊?

    明末清初,沿海地区最大的渔船,载货量也仅三到四吨而已。

    由于粮食紧缺,早在去年初,赵瀚就颁布了鼓励海洋捕捞的政策。

    第一,取消渔盐税。

    第二,可以成立海洋捕捞商社,直接与盐场对接,绕过食盐销售商,从盐场低价购盐(短期政策,粮食充足之后取消)。

    明清都是有渔盐课的,因为古代渔汛,大量捕捞咸水鱼和淡水鱼。短期之内卖不完,碍于储藏技术,必须用盐来腌制。

    但不法之徒爱钻空子,名为贩卖咸鱼,实则贩卖私盐。

    一条五斤的鱼,能挂半斤盐上去!

    于是朝廷就要收渔盐课,限量供应用于腌鱼的食盐。这又让权贵、官吏和豪绅钻空子,趁机控制渔民和渔业,导致明清捕鱼业一直难以发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