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64章 (第3/3页)
产隐瞒不报,穷人的田产无故增加。导致广大底层农民苦不堪言。从而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 起义经过两个月很快便被镇压,爱八达迫于压力,只好减免赋税。 寿山是个儒学、汉学爱好者。 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同时将多本汉书翻译蒙古文,下令让蒙古人、色目人学习阅读。 其中就包括描写李世民的《贞观政要》和李世民亲笔原创的《帝范》。 听到这里,李世民满意一笑:“不得不承认,你小子很有眼光。” 寿山:“你就是唐太宗吗。” 李世民:“没错。” “久仰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啊。” “哈哈哈,低调低调。” 说到寿山晚期。 立储之事一直都是寿山最头疼的事情。 因为当初自已和哥哥相约为定:兄弟相袭,叔侄相继。 意思就是,大元从今以后的皇位,都不传儿子。要么传兄弟,要么传叔侄。 按照约定,皇位应该传给海山的儿子,也就是寿山的侄子:和世瓎。 和世瓎满心欢喜的等待圣旨到来,结果等来的封号不是储君,而是封为周王。 因为寿山想传儿子,这从寿山刚即位时做的一件事,就能看得出来。 寿山即位,便杀了哥哥海山时期的三位重要旧臣。 其实这个时候,寿山就已经有了撕毁约定的想法。 随后,和世瓎在前往封地的路上,手底下原来海山的旧臣,纷纷抗议怂恿和世瓎起兵谋反。 谋反确实是谋反了,但爱八达都还没出兵镇压呢,和世瓎内部却是起了内讧,导致和世瓎灰溜溜逃亡到了察合台汗国(四大汗国之一)。 听到这里,海山终是忍不住了,握紧了拳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