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63 (第4/4页)
是敢做,就不怕被发现,最重要的一点,这些事,他从来都没有瞒着十六,在与十六通信之时写得一清二楚。 百官巴不得现在陛下先不要想起来对使团中人如何褒奖/惩罚,只专心于断拜牙罪。 不过关于如何量刑,又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主张从重的,有主张从轻的,叫十六坐在上头听得脑仁疼。 十六就不明白了,明明就是很简单的事儿,依律法定罪而已。下头这些领着俸禄的,偏偏一定要分帮结派地争辩一场,无论是官员升迁贬谪或者问罪,每每这样的事体一出现,朝堂上的人就像打了鸡血一般,扒拉出一长串的功劳与罪过,又要开始玩功劳突出或者功过相抵的把戏。 其实本朝初建的时候先皇叫人修了律法书,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论是谋逆大罪还是偷盗之罪,全部有量刑参考。只可惜……太初头几年过去,后来不知是何原因就闲置了。 【父皇啊父皇,您前后,怎么就变了这么多呢?】十六纵然是很孝顺的,并且深刻觉得死者为大不能不尊敬,但是依旧觉得自己父亲有点坑儿子。亲手搭建的规则又亲手推翻,把下头的官员觉得天威难测,整天就想揣摩上意! 此后,其实就轮不到宝玉插话了。 十六眼见下头的人是没完没了了,于是干咳一声,获得发言权:“拜牙此人的量刑既还需要商讨,那就先放一放,总归关在刑部大狱里,插翅难飞。不过本次事体相关人员的赏赐,应该发下去了,总不好叫路夫人等为国尽忠的人寒心。” 拜牙的夫人入京在京中呆着,颇为尴尬,虽然她有大义灭亲之功劳,但是并无和离书和休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