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08 (第4/4页)
后宫之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太初帝倒好, 两眼一闭就这么去了, 剩下的事情才叫繁琐。 倒不是说皇陵、梓宫(棺材)、寿衣、陪葬、祭品……这些, 因为这些是早早就准备好的,古人视死为大事, 一般只要家境稍微宽裕些的老人家,都会早早备好上好的木材, 作为下去之后长眠的寝具。 繁琐的是礼节这方面的问题。 他是本朝开国皇帝, 一应制度都是在太初帝手里完善的, 可是偏偏,就没有帝王驾崩的实践啊!礼部虽然早早也拟了相应的章程,但是彼时的老皇帝还没经历爱妃和爱子的背叛,美滋滋地做着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梦, 对于这样触霉头的章程,看了一眼就丢在一旁了。 可真是苦了现任的礼部尚书。 如何服丧?如何大敛?如何斋宿?如何除服? 你以为就这么些问题就完了? 太天真! 大行皇帝是腊八当晚去的,服丧二十七天后便是正月,正月十五之后就是大朝会, 新帝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除了大行皇帝的丧仪,还有新帝登基、移宫、改元的一应事宜,礼部的人忙得几乎要飞起来。 而新帝, 哀思过度,根本不能出面处理这些事宜。 幸好还有两位阁老可以商量。 最终,定下如下规矩: 梓宫奉置乾清宫内,设几筵,朝、午、晡三个时辰设奠,新帝亲诣上食祭酒,三拜,举哀。 亲王、郡王、国公、百官、公主以下,宗女、三品参将、四品文官、四品命妇以上,皆要至皇宫哭灵。 如何排位另有文书,此不赘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