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六节 昌化堡 (第3/5页)
理昌化县印”的原昌化典史依然在破破烂烂的县衙里。倒不是要刻意保持大明的名分,实在是整个昌化县城里实在没什么元老们看得上的建筑。与其待在什么基础设施也没有的县城里,不如待在环境好得多的昌化堡里。 几个月前,由临高派遣来得联合工作小组到昌化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登记了户口,测绘了地形和城镇,绘制了土地清册,亦少不得抓了一批人,杀了若干人。把当地的土地、人口和资源全部掌握到手里。 在经过一番“整肃”之后,元老院成了整个昌化县的主人。六百多户编户百姓和同样数量的隐户全部归于元老院的统治。成为随时驱使的劳动力。 昌化由于人口少,经济几乎没有。尽管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眼下无力开发。即没有多少军事事务也没什么民政事务需要管理,所以派来主持县政兼任昌化堡指挥官的是孔令洋,孔令洋不是伏波军的军官,而是在农委会工作的地道农技员,由他出任昌化堡指挥官说明了元老院对此地的定位。 孔令洋是农委会里的畜牧口的一员“大将”。他和杨宝贵算半个同行。同样是当兽医出身,后来在育种站工作。尽管从学历到工作经验,他都很拿得出手,当初还为穿越集团搞来了畜牧兽医站的全套专业工具和各种种蛋、良种的jingye,但是D日之后,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农委会很低调的协助杨贵宝搞畜牧工作,不愿意显出自己太“专业”了,以免自己一下被定格在“技术人员”这个角色上。以他在旧时空的切身经验,当个“技术人员”远没有当个“行政人员”发迹快。 杨宝贵现在在元老院里声名鹊起,每次执委会召开农业问题的扩大会议,他都要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