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四百三十三节 进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三节 进度 (第2/5页)

的难民原本就是议题中事。从1631年的年底开始,他已经批量收容了几千人通过上海港运出。

    少量运走人口,自然不会有人过问,但是大灾之年大量收容和运走难民势必引起官府的注意。赵引弓因而还是按照过去广州站的成功经验――搞善堂。

    善堂的名称叫“慈心堂”,赵引弓引入了慈善基金会的模式,拉拢一批缙绅入会。首先就是拉拢江南的一批缙绅参与,充当善董。

    引入的主要对象然是徐家。徐光启的这面阁老的大旗是一定要用得,徐光启不但自身是阁老,他的独子徐骥娶得是上海首富顾昌祚之女,这为顾昌祚号称“顾半城”,在上海县有财有势。

    赵引弓为了得到徐家的足够支持,在金立阁神父的支持下,对徐家进行了重点攻略,尽量拉近双方的关系。因而目前双方的友好度很高,办善堂这种事在客观上对传播天主教又有助力,所以徐家已经答应帮忙――不但提供保护伞,而且还许诺提供一部分资金。包括徐光启的亲家顾昌祚家也答应出几百两银子。

    其次就是杭州教会系统下的天主教缙绅们――通过耶稣会也拉拢了几个人充当会董。如此一来,至少在南直和浙江,慈心堂的工作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慈心堂设在凤凰山庄外新购入的一片荒地上。设有“检问所”、“男女澡堂”、“男堂”、“女堂”和“孤儿堂”,另有专门用来掩人耳目用得“清节堂”――收容孤苦的寡妇的。自然,还有“艺工所”这样专门榨取难民剩余价值的地方。实际上,赵引弓准备开设的第一个工厂就是准备打着慈善工场的招聘。

    钱塘江畔有空地,有充沛的水源,又有快捷的水路运输,将来亦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