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八节 济州新貌(一) (第3/5页)
兵,从空中监控全城的状况。 济州难民营的设计容量为五万人,如果有必要,可以扩充到十万人级别。设施当然很是简陋:因为不可能准备如此之多的建筑材料,除了少数营区和特殊建筑之外,没有大规模的建造类似临高检疫营地那样的木结构长屋,而是采用更为廉价的地窝棚。这种地窝棚在闯关东和日本开发北海道的时作为农民越冬住所被普遍运用。构造简单,保暖性强,节约建筑材料。缺点是取暖的烟很难散发,人长期烟熏火燎,影响健康。不过济州岛这里气温远比东北和北海道高,无需在地窝棚中生火。季润之的规划是先应急,然后逐步再将这些窝棚升级为木结构建筑。 不过,作为营地的一些必须的基础设施,比如厕所、医院和给排水系统,他还是不惜工本的从临高运去足够的建筑材料、 济州作为距离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位置适中的一个岛屿,非常适合作为三地之间的运输中转枢纽,将来势必还会有更多的人口转移活动会经过这里,在这里多做一些投资是不会浪费的。 为了确保自己的设计能够得到充分的贯彻,季润之派遣自己的徒弟季园到济州岛来直接指挥落实。这个穿着蓝布工作服,背着帆布包,拿着图纸夹的年轻小伙子俨然是岛上的总建筑师,不但归化民要听他的安排,连冯宗泽在很多专业问题上也得征求下他的建议。 重新铺设街道上,马蹄得得,朱鸣夏看着窗外连绵不断的铁丝网、岗楼和简陋的窝棚。一些灰色的人影在其中慢慢的移动着,这些行动迟缓,形容枯槁的人,在这里经过六十天的检疫之后就会被分运到各地,成为健康又能干的元老院的士兵、工人和农民,成为元老院这部高速有序运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