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七节 苗寨 (第2/5页)
问道:“老孔,你这里的黎人苗人多吗?” “多得很。”孔令洋听他如此问,知道自己猜中了,“不瞒你说,昌化的经济就是黎苗经济。” 此言不虚,如果元老院也统计治下各县的GDP数据的话,昌化的GDP七成都出自和黎苗的贸易活动。 “苗寨多吗,大概有多少苗族人口?” “很少。就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苗寨不到十个,每个寨子从二三十户到一百户人家不等。总人口大约有五六千。没有详细的数据。”孔令洋虽然到任不久,但是李海平在任上的时候,各种调查不断,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总得来说,黎寨多,苗寨少。而且苗寨较黎寨更小,更穷困落后。因为苗民是海南岛的后来者,他们是当年随同明军,为镇压黎民暴动的时候作为弩手从广西征调到海南岛的的“狼军”、“打手”、“药弩手”的后裔。战争结束之后苗军就地解散,分散到各地安家落户。因为来得晚了,较好的土地和山地已经被汉人和黎人占去了,所以苗族的寨子一般都在自然环境较差的山区。除了勉强开垦一些土地之外,就是以打猎和采集山产维生,也佃种汉、黎地主的土地和山林。 方敬涵插话道:“苗黎之间关系怎么样,和当地汉人、我们的关系呢?” “苗人不管和谁都没有大冲突――小摩擦难免。苗人很穷,没有土地,连山地带土地都没有。大多数以渔猎维生,很少与外人接触。”孔令洋没有去过苗寨,但是从他的“黎苗事务联络员”――当初带考察队去堑对寨和石碌河的王伙计那里,得到了许多有关黎苗人的情报。 魏爱文听得很仔细,他对苗寨特别在意――海南苗族人口最少,经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