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节 气象工作 (第4/5页)
行的,就算遇到恶劣天气也能够及时的靠岸避风。 当然他们算是相当的幸运――小冰河期的台风数量和规模大大的减少了,而他们最脆弱的1629年度,袭击临高的台风数量又出奇的少。让他们在最弱小的时候免予自然的蹂躏。 当初他们选择临高作为第一块根据地,也正是考虑到琼北地区受台风的影响是海南岛上最小的。但是现在,元老院的旗帜已经飘扬在整个海南岛上和珠江口,元老院必须得面对台风带给他们的困扰了。 元老院在高山岭设置了气象总台,在临高各地又设置了七八个分台,各分台之间架设了有线电报。还培训了若干观测员。算是初步建成了临高全县的气象观测网络。 从高山岭的总台到全县各地的分台都安装了从旧时空带来的和他们在临高自制的各种气象设备和仪器:从简单的气压计、温度计、风速表。湿度计到手持式的电子气象观测仪。 从旧时空带来的船只上也有基本的气象观测装备,这样结合起来进行每日观测,尽管只有基本的气压,温度,风向,风速、露点温度和云量,也大致能够绘制基本的天气图,进行数据分析了。现在高山岭气象台仅对元老发布的每日天气预报就是这么做出来的――当然准确率相当的低,小雨预报准确率低于30%。 但是在对气象知识稍有了解的元老们看来,高山岭气象台的价值不大,主要是起到了培训气象人员的教育作用。气象台的水平充其量就是一个旧时空的基础站。主要还是累积观测经验培训人员和改进仪器。 这并非元老院在气象预报上不舍得投入――现代气象预报所需要的气象卫星、气象雷达、超级计算机这些东西远远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