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六节 甜高粱和海英菜 (第2/5页)
粝,作为粮食作物不受欢迎。 “这是芦粟,高粱所属。”孙元化不以为意,“有何妙处?” 赵引弓想老孙不愧是农学家的弟子和女婿,居然认出是芦粟来,果然不是五谷不分之徒,他说道:“大人既然知道这是芦粟,总知道这芦粟的秸秆的妙处?” “青苗之时秸秆甚甜,乡野小儿往往以为糖食。” “不错,此物秸秆有甜味,便可熬糖做酒……” “熬糖做酒?”孙元化吃了一惊,做酒不是谷物就是水果,没听说有秸秆能做出酒来得――那能是什么味道?至于用秸秆熬糖更是匪夷所思了。孙元化知道用小米、高粱米等各种谷物可以熬出“糖稀”来――实际就是麦芽糖。秸秆,一来做为牛羊马匹的饲料,二来用以还田做肥料。现在有人和他说可以用来熬糖做酒,当然觉得难以置信。他摇了摇头,便是不敢相信。wap..OrG “这是学生从澳洲人哪里得来的秘法。”赵引弓小声说道,“大人总知道,澳洲人务农业工均有秘术,往往可令人致富?” 孙元化点点头,这样的说法他也听说过――就说澳洲人在广州发卖的国士无双,他在也曾经遣人买过不少作为人情使用,当时他对这种贵得不像话的酒经过一番研究之后认为,所谓国士无双只是蒸馏得特别好得烧酒而已。 虽说不过是烧酒而已,但是他自度自己也没本事做出精妙的烧锅来做出如此的酒来。若是澳洲人的确有法子能让芦粟杆也能做出糖和酒来,倒也不足为奇。 他将信将疑,又拿起干菜端详,看其色泽灰黑,并无异常之处。菜叶上有些盐霜的痕迹。 “这是海英菜。”赵引弓介绍道,“能耐盐碱,耐干旱,荒年可活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