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26章 库页岛 (第5/5页)
昌国州紫微岙人王国祚以为大谬,奔赴南京向朱元璋说理,力陈舟山岛民不可内迁的理由。 为此,朱元璋作出调整,同意留下部分居民。 即城区四里内的五百四十七户,八千零八十五人可以留下,其余四十六岛居民全部赶往内地。 这就是舟山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海禁。 昌国县废后,史书开始称昌国为舟山。 “舟山”一名来自民间,或以为本岛“山形如舟”而得名,或以为“渔舟云集于此”停泊而得名。 迁徙的命令虽然颁布实施了,县治也没有了,但实际上不少居民陆续返岛,逐渐打破了限制。 沿海渔民也不可避免地到舟山靠泊,或为避风,或为淡水食品的补给。 至明嘉靖年间,舟山群岛又有居民六千余户。 虽无县治,但规模已远超一般府郡。 廖中坚渐渐靠近码头,目光所及,但见舟船如鳞、白帆如云,铺满了大海。 个中繁华,又有异域风情。 岸边、船上,汉人有之,倭人有之,朝鲜人亦有之,就算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也不稀奇。 此时这些人毫不例外,都在盯着靠近中的“郑”字旗。 东海之上,这面旗帜代表着什么,人人清楚。 当船靠岸时,早有人懒洋洋地走来。 乍暖还寒的天气,此人却极为彪悍。 只穿了一条犊鼻裤,光着胸膛,浑身上下古铜色中呈现油光,一看就是水中蛟龙。 “从何而来?缘何挂我郑氏之旗?”鹤城风月的明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