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8章 左梦庚呢? (第1/5页)
对于刘宇烈踌躇不前的行为,王道纯大为光火。但因为职司的关系,他完全处于下风。 无奈之下,他只好给朝廷上了奏疏。 【贼日以求抚愚我,一抚而大城陷,再抚而登郡失,三抚而黄县破,四抚而直逼莱州。塘报不通,岌岌乎殆矣。】 虽然王道纯的这道奏章意在抨击招抚之策,但里面却提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那就是莱州在围困之下,和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 以至于莱州城内的文武对于外面发生的情况,根本探听不到。 而这个漏洞,也给后面的悲剧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张国臣和屈宜扬两人的所作所为,更是有内鬼之嫌。 屈宜扬还好说,身为推官渴望立功,因此行差踏错。但张国臣身为辽人,如此积极串联,难保其别有用心。 在如此重大的危机之下,各方势力依旧在勾心斗角,机关算尽。 事实证明,最后误的肯定是他们自己的命运和前程。 利用和刘宇烈谈判的机会,叛军悄悄完成了调动。 李九成的儿子李应元亲率叛军骑兵,偷偷绕过了刘宇烈的大军,将援军囤积于海仓的粮草焚烧一空。不但如此,李应元还将胶水上唯一的一座桥给烧毁了,导致援军粮道断绝。 军情传来,刘宇烈当即傻眼。 数万大军,没了粮草供给,危在旦夕。 保定总兵刘国柱想也不想,立刻提议道:“制宪,必须速速撤兵。否则我军将不战自乱,为敌所趁。” 王道纯却持不同意见。 “不可。此时匆忙撤军,必定全军大乱。一旦叛军攻来,万事皆休。须先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