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6章 本质 (第3/5页)
么兴趣。 恰好当时的刘宗周正处于从理学到心学的转变过程中,自然也就无法说服理学狂热信徒的张采。 张采的《答刘念台先生书》里说的就很明确了。 【采负笈上谒,本拟日夕函丈,少开荒塞,而资钝质劣,难受提命,不也数数溷读。虽老先生教施不吝,频加接引,乃顽心如故,重自愧,亦重自惕矣……娄东之湄,惕若山阴,庶几不负门墙乎?】 如果历史不变,日后张采还是会去山阴当面向刘宗周请教半月有余。 不过如今刘宗周思想大进,高屋建瓴,不但与旧日相去千里,亦远超当世,已经到了令张采惊慌恐惧的程度。 这一下,两人之间连最基本的和平交流都做不到了。 谷这也是理学不如心学的地方。 心学即使在后世都被颇多推崇。 虽然其基础为唯心主义观点,但心学的一个好处就是不禁士人思维发散,触类旁通,旁征博引,使得心学在进步性上非常可观。 不像理学,尤其是张溥、张采等人所提倡的理学,基本上都是在开历史倒车。 面对刘宗周的夸赞,张采并无任何喜色。 短短交谈,让他看到的,是一个通透豁达的大宗师。 换成旁人,此来南京,面对龙潭虎xue必定战战兢兢,谨小慎微。可刘宗周却淡然自若,不悲不喜,显然已经到了万物圆融的至高境界。 这样的人,真是他们能够战胜的吗? 张采之后,又有许多南京当地士人上前相见。 左梦庚在一旁观察到,陈子龙、夏允彝竟然和宋徵舆、李雯分处而立,竟不似往日亲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