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豪门庶子_第二十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第3/5页)

不安,生怕有一天这个被自己抛弃的三儿子会回来报复,担惊受怕下,人也瘦了不少。

    其实,谢文昌完全是在杞人忧天,谢瑜现在忙得脚不沾地,根本顾不上去找他报仇。

    献出的三万石粮食,还放在各府城内的粮铺的谷仓里,要领出来,自然要派人去。

    苏氏兄弟各跑一州,谢瑜则呆在锦州,带着陈百户等一干侍卫,每天出城搭棚施粥,偶尔还帮灾民建个茅草屋什么的。

    除献粮以外,谢瑜还做了一件事,他去百草堂拜访了赵大夫。

    “大灾后必有大疫,医者悬壶济世,赵大夫医术高超,又德高望重,瑜以为,不如组织同行一同义诊,施些草药,便可防治时疫。”

    此举在谢瑜看来,这些全是靠他上一世经历洪灾的经验总结,告知赵大夫,于人于己都有好处,顺便结个善缘。于赵大夫等人却是不得了的事,古人寿命普遍不长,普通人一辈子经历不了几场天灾。即使有前人总结成集,也不一定能流传后世。

    疫病往往是暴发流行后,才开始整治,预防这种观念,还没有普及到底层人民中间。

    赵大夫赶紧联络城中医馆大夫,大家纷纷背起药箱,领着徒弟走出城门,走到灾民中去。便宜简单的药材煮上一大锅,每人每天分得一碗汤药,即可祛湿御寒,又可防治时疫。

    若有人问起,医户大夫均言,这是谢举人的主意。

    不出几日,谢三郎美名更甚,百姓皆道谢三郎实乃良善之人。

    消息传开后,布政使大人赞他“为国为民”,都指挥使宋恒赞他“机智勇敢”,自打开天辟地头一回,布政使大人和都指挥使大人在同一件事上达成共识。

    总之,谢三郎那可是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