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_第139章 赏银军器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9章 赏银军器问题 (第2/5页)

慕不己。人人都在摩拳擦掌,争取下一次也让自己出征。

    不过斩首赏银制度到了现在,黄来福也发现了有一定的弊端,就是支出巨大,需要自己一直有着非常雄厚的财力,如果财力不济,士兵的思想就会变化,影响到战斗欲望。

    这其实和明末军队很相似,就在万历时期,由于国家还有一定的财力,所以此时的大明军队总体兵精甲利,可以在数次的对外战争中无往不胜。但到了大明末期,由于国家财政崩溃,衣甲军器不兴,士兵多年没有粮饷,所以在对上满洲人叛乱时,走向失败。

    黄来福知道以后自己肯定会经常参加战争,自己以后的队伍也会越来越多,粮饷赏银的支出会越来越大,自己如果一直有钱还好,如果什么时候发生经济危机,那就是士兵心理变化产生的时候。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包含士兵在内,此时民众思想的小农思识浓厚,小富即安的观念极有市场。只要谁手中有了几十两银子,很多人都会想着去过点自己的小日子,享享清福,慢慢的就会害怕刀光剑影的日子,军队中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会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

    上面两种情况,都不可不防。

    对于第一种情况,黄来福暂时没有办法,只能让自己多开辟一些财源了。

    对于第二种情况,黄来福想到了后世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那种公积金制度。斩首一级还是得40两银子,不过这些银子可以只先发一部分,如发个五两左右,余者的35两银子,可以存进公积金内,等士兵满五年退役后,就一起发下。当然也可以有一些特例,如士兵伤残后,或者是战死时,就一起全数发放。如此下来,士兵们为了将来自己或是家人的幸福,就会更努力地去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