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_第131章 李如松、梅国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李如松、梅国桢 (第3/5页)

下的将士打几尾鱼打打牙祭,黄将军不知道,这宁夏黄河边的鲤鱼rou质肥厚,细嫩鲜美,可是好东西。”

    黄来福也笑道:“那我可要一饱口福了。”

    忽然二人都是神情一动,李如柏往河对岸仔细地看了一眼,喜道:“他们来了。”随后,凉棚边的那些吹鼓手们也是被惊动起来,各人纷纷道:“来了来了,李提督的大军来了。”

    在鞭炮和鼓乐声中,密密麻麻的船只不断靠岸,船上载着的各色的大明军士不断靠岸,到了岸上平原后,在将官的命令下,开始乱轰轰地整队。从各色旗帜,还有他们的口音及衣甲中,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哪镇官兵。一般来说,宣府镇和大同镇官兵的口音相差不多,辽东镇的官兵口音会独特些。

    以精锐程度来说,辽东镇的官兵老弱会少些,装备也最好,骑兵为多。整体可以看出,这辽东、宣府、大同三镇官兵,普遍比西北边镇的官兵装备好多了。

    不过依此时大明边军的普遍习惯,不论是各镇,都是骑兵才配有铁甲,不论他是小兵还是军将。而普通的步兵和火铳兵,都是人人穿着红胖袄战服,仅有旗总以上的军官才配有铁甲或是皮甲,这三镇也不例外。或许,只有黄来福的军队特例,连步兵都配有铁甲及马匹。

    最后是几只大船来到,上面载着李如松作为亲兵的二千家丁,这些家丁都是骑兵,个个身披铁甲,人人长得高大粗壮,顾盼间,傲气十足。

    黄来福仔细看去,发现不论是身体素质上,装备上,还是在杀气上,这些人都不差于自己手下的军队,毕竟这些家丁都是从小就跟随李成梁,李如松父子,从辽东镇杀到宣府镇,可说都是久经战阵的职业兵,又钱粮不愁,那种杀气,是自然而然的。而且李如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