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一营兵要18万两银子(2) (第2/5页)
语的解释。 说得黄来福地脸由红转黑,又由黑转青,这养兵的费用真是太高了,光是盔甲刀枪就要说不清的钱粮了,还有其它的许多武器装备,如还要养骑兵,就更是花钱如流水了。 算了算,自己不说象戚继光那样在蓟镇的军炮营。 就是普通的兵骑营三千人的话,配上适当的火器,带装备,带士兵地粮饷,带买马费用消耗,怕一年就要十七、八万两银子。 如果要按戚继光那样的军炮营来一营的话,怕是十八万两银子都远远不够。 自己目前的家底,哪里去拿这么多钱?黄来福沉思。 看来在钱财方面,自己要多想办法了。 说到火器,黄来福自然知道火器将来的作用,他问刘总旗道:“对了刘大人,关于火器之事。 如火铳之类的,你可以打造吗?”火炮他就不问了,不用问都知道造不出来。 刘总旗有些为难地道:“回大人,职下等才能浅薄。 只能修复一些受损的鸟铳,如要打制长柄的火铳,那就无能为力了。 不过如果大人只想造一些铜柄手铳地话,职下倒是可以办到。 ” 说到这里,刘总旗轻声地道:“大人想造大火器吗?我们五寨堡只是一个小千户所,如让军匠打制这些火铳的话,怕会有人说闲话吧?” 大明的火器生产一向限制严格,除了军器。 兵仗二局外,各军镇卫所不得擅造,如遇边官奏讨,工部奏行,才能照数铸给,如私自制造,便会被人弹劾有不轨之心。 明中叶后,除了北边的重镇蓟镇。 可以造一些先进的火器外。 其他都司卫所只能生产一些一般性地火器,如手把铳口之类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