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5节 (第5/6页)
问题。 陈堪站在甲板上,十一月的江南虽然没有下雪,但也很冷了,所以陈堪已经换上了洁白的狐裘。 望着眼前来来往往的船只,真真是百柯争流千帆竞发,热闹至极。 河道上有尖底的海船,也有平底的河船,但无一例外,所有的船上都拉满了各种货物。 这一幕在重农抑商的大明来说,绝对是非常罕见的。 但陈堪很快便想明白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郑和。 郑和去了一趟日本之后,大明与倭国之间来往的船只便络绎不绝,大明从倭国运回来的银子更是一次比一次多。 虽然每一次都是打着做生意的名义,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变相的掠夺。 倭国银子多,所以倭国的银子不值钱。 大明的货物又是倭国紧缺的,大明提出要用倭国的银价结算,倭国根本就没有拒绝的余地。 因为除了大明以外,倭国周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提供这么多大宗的物资。 那些被带入大明本土的倭银,只需要道户部容成银锭,摇身一变就变成了银行的储备金。 银行的储备金多了起来,自然便可以印制更多的宝钞。 这些宝钞经过大明商人的手被带到了大明的每个角落,有的商人甚至已经将宝钞带出了国门,最远的已经到达了东南亚一带。 而宝钞一张纸出去,带回来的却是真金白银或者大明紧缺的货物。 而陈堪之所以说这一切都是郑和造成的,原因也很简单。 商道。 郑和打通了商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