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七九章 糟糕的税收 (第2/4页)
云南,一年收上来的茶叶税是十七两。 看看盐税:一五五零年,户部尚书估计实际上政府仅仅征收了两淮产盐总量的40%,其余60%的食盐则落入了贩卖私盐的商人手中。 宋应星《野议.盐政论》中的记载也足够说明问题:“万历盛时,(盐商)资本在广凌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只以百万输帑”看看盐商的资本有多么雄厚。 洪武初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商业税在明初定的已经很低了,但到明末,商业税已经可有可无了。据记载万历年间,浙江金华这个富裕的大县,一年的商业税只收上来不足七两。 再看明朝的市舶税(相当于现在海关的进出口税收)。 郑芝龙集团完全是依靠海上贸易崛起的,但仅仅凭借海上贸易的利润以及每舶例入二千金的征收费用,就达到了“岁入以千万计”。 再对比一下明朝政府,全部市舶税只有区区四万两。朝廷全年的财政收入仅仅四百万两,这有多么可笑。 既然商业税朝廷不收了,那王越就笑纳了。这些商人们已经免税二百年了,该做做贡献了。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地方建设离不开税收,要养一个庞大的公务员群体,也离不开税收。要发展工业,肯定要交通先行。要发展全民教育,就要建设众多的学校。 这些商人们大多赚了钱除了买地,就都埋起来。这可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