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五七章 既来之则安之 (第1/4页)
男爵费·阿·戈洛文带着沙皇的殷切嘱托,踏上了出使大明的征程。 算起来,这是俄国第二次派遣使者出访大明。 因大明商品不断通过欧洲殖民者由海陆输入欧洲,俄国则通过欧洲也间接获得了大明的商品。 俄国通过在西伯利亚持续百年的活动,与大明越来越近,俄国人从蒙古人那里了解到不少大明的信息。 为了取得与大明直接贸易,寻找和开拓通往大明的陆路通道。 万历年间的一六一八年五月九日,俄国派出了十二人组成的官方使团,由伊万?佩特林率领,从托木斯克出发,通过蒙古人的帮助,他们历时三个月又二十二天,达到了北京,之后在北京逗留了四天,完成了出访任务。 当时大明对佩特林使团的首次来访是很重视的,派礼部官员出面接待,并把他们一行安排在一个“很大的外交驿馆”中。然而大明并没有把他们当做平等国家来的使者,而是按惯例将他们当做朝贡使团。 因为佩特林等人不了解大明的国情,没有带任何朝贡的礼物,所以他们没有获得觐见万历皇帝的机会。 不过他们还是得到了以万历皇帝名义书写的一份国书,万历皇帝在信中表示允许俄国使者或商人来中国,但强调不会允许中国使者和商人去俄国。 但这份国书带回俄罗斯后,因为没有人懂汉语,直到一六七五年才被译出,距佩特林出使中国已经过去了五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