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钉子户_第三六六章 徐家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六六章 徐家汇 (第2/4页)

福生又道:“最近棉布行情不好,机户们自己都快开不了锅了,还有谁雇用匠人。”

    王越问道:“棉布卖得不好?”

    “去年开始棉布行情就很差。布卖不起价钱,”毛福生说道,“不光是机户、机工倒霉,就是乡下种棉的村民日子也不好过――布卖不出钱来,棉花就更卖不出价钱了。”

    王越觉得江南棉纺织业凋敝,从侧面反映出大明的经济出了问题。其实他知道却不愿意承认,这些人其实也是城大量倾销现代布匹的受害者,只是因为时间短,现在影响还不大。

    一行人又走到县城内的太卿坊的一处大宅――俗称“九间楼”的地方,毛福生小声说道这就是徐光启的老宅。

    徐光启已经于四年前去世,作为这个时代中国比较少有的“睁眼看世界”的人物,王越还是非常敬仰的。

    毛福生告诉王越,在上海县的跨海门,也就是南门外康衢里,有徐家的“双园”,那是徐家的祖业,现在是徐家的菜园和桑园。

    在北门外有一处桃园,种了许多桃树,收成很不错。桃园旁边还有五十亩的红薯地和菜地,就是这块地征给了县里作为松江总兵府驻地。

    甘薯从闽广一带传入江南就是徐光启在当地首先种植成功的。

    徐家在法华镇还有一处农庄别墅,名为“后乐堂”,此地又是徐家的祖茔所在地。

    这么多徐家的产业,王越不禁想到了“徐家汇”这个地名可能就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