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七二章 出海 (第4/4页)
有渔盐之利,但无保鲜条件,海鲜品无法外运,渔民生活困苦,拿他们的方言说是“穷得瞎腥烂臭”,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当代渔民的生活。虽然明末的海禁政策已经松弛,但生活依然艰难。 韦小亮正是一群活不下去,来到京师讨生活的渔民中的一员,他比那些普通的渔民更苦逼,因为他是灶户。 明代把煎盐的人家称为“灶户”,官府为了加强对灶户的管理,将灶户编入灶籍,而编入灶籍的人户,即称为灶户,由政府提供生产及生活用地、灶具及工本等,是为朝廷煎办盐课、承当朝廷的“户役”。 乍听上去,灶户好像是一个不错的差事,可实际上,灶户必须世代“以籍为定”,无论何人,均得办盐,甚至有的地区已经不再产盐,也不得免除盐税。 由于制盐工作量大,环境也较为艰苦,因此灶户远较民户、军户、匠户役为重,世人皆视为“苦役”“重役”。 这些灶户不但要承担商收盐税,还要常常受盐商的盘剥和地方恶势力的压榨,这些灶户卖妻鬻子,旧债未偿,而新债又至。许多贫困的灶户常因交不足纳税银而被迫弃家逃亡。 明朝末年,随着灶户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失去土地的贫困灶户已无立锥之地,他们或为佣工,或为流民,汇入不可避免的时代洪流,成为明末农民起义的潜在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灭亡的进程。 (感谢国子来看书的打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