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461节 (第1/7页)
这里就要大略提一句,原本两人是在辩论王霸之辩,如今跑到了天理和私心上,是不是跑题了?答案是不跑题。 因为按照辩经的默认规则,关于“道”或者说“天理”,是压过一切的最高命题,是所有命题的本源和根本,其余的无论是工夫论、本体论、心性论、有命论、认知论都是下面的分支命题,而所有的这些分支命题都是可以追根溯源到“道”或者“天理”上面的,换言之,一切命题基本都是由“道”或者“天理”衍生出来的。 如果天理有了新的说法,那么高逊志根据天理衍生出的王霸之辩的“天理、人伦、纲常、私心”这些说法,自然会被从根子上推翻。 但是,但是说吧,这事虽然不违规不跑题,可一般没人去动“天理”这玩意啊! 高逊志按照自己快攻的风格,刚想张口反驳,然而话到嘴边,却突兀地咽了回去。 他琢磨着,这里面是有陷阱。 因为按常理来说,《朱子语类》里的这句话,不是这个意思。 “天下之理一也,岂容有二?”的正确解法,是朱熹在说“理一分殊”这个大原则的事情,这里的“理”只有一个,不是被张宇初这么拿来用的,若是寻常人来说,那就是连基本含义都没理解就拿来瞎套用,是会贻笑大方的。 可张宇初显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高逊志细细想来,就想到了陷阱何在。 《朱子语类》开头就说:“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总万物之理而谓之太极”,朱熹在鹅湖之会上也明确提出:“太极者,万物之理也”,但在《朱子语类》不起眼的一个地方里,还有一句话,叫做“人人心中有一太极”。 这就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