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4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449节 (第4/7页)

声道。

    姜星火点了点头,朱棣说的确实没错。

    理学在很早的时候,准确的说是南宋的时候就应该变革了,而不是等到现在。

    但事实上,理学不仅没有变革,反而南宋的皇帝们变本加厉,把理学当做了一条走狗来豢养,用它来不断地培养士大夫的思维模式,不停的灌输迂腐的思想,使得原本坚持古儒家之风,秉持着君子行道的儒士,开始堕落。

    南宋早期还有辛弃疾、陆游这样的人,到了晚期,便基本都成了高谈阔论的庸人,这些人既不能治国,也不能抵抗蒙古人。

    这种情形如果像姜星火在诏狱里所说的那样,在以后的大明又一次出现,水太凉、头皮太痒.这是朱棣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在姜星火的奏疏送上之前,朱棣其实就决定,要对理学作出变革。

    “理学,就应该彻底推倒重来,再不可以存留。”

    这样说着,朱棣拿出了一份奏疏:“这是国师之前递上来的,朕留下了,你们看一看吧。”

    朱高炽与朱高煦对视了一眼,然后双手恭敬地捧过了这份奏疏。

    首先呈到朱高炽手中的奏疏,是关于变革选官和考察制度的,也就是朱高炽之前听到的那些风声。

    在这个过程中,朱高煦仔细观察着朱高炽,见他眉头越皱越深,心中也有了一些猜度。

    奏疏是姜星火亲笔撰写,而在这篇奏疏中,姜星火不仅提出要建立大明行政学校,而且还要在南北直隶搞分校,以此为核心培养未来的官员。

    同时编写统一学习、考试用书,《行政管理学》自然是培养官员的主要学问,除此以外,农业、法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