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48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484节 (第1/7页)

    朱高燧怔了怔,有些不可置信,问道:“父皇打算借着这个机会,把海禁、开中法、漕运都一并废了?!”

    “不错。”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所以得找个理由,让他们先吵起来。”

    海禁和漕运,基本不需要特别解释,而“开中法”,则需要单独说一下。

    所谓“开中法”,便是说此法是大明朝廷实行的以盐、茶为中介,主要是官盐指标,许以商人利益,召募商人输纳军粮、马匹等物资的方法。

    盐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必须营养物质之一,而从西汉开始,盐铁就是国家除田税以外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合法的官盐,在大明就等同于财富。

    “开中法”最早起源于洪武三年,当时因山西的宣府、大同等边地急需军粮,朝廷募商人输粮换取盐引,凭引领盐运销于指定地区,称为开中,晋商由此起家;洪武四年,制定中盐则例,计道路远近、运粮多寡,考虑中纳商人能否获利等因素,以确定粮引兑换额;洪武五年以后,大明朝廷根据需要,陆续实行纳钞中盐法、纳马中盐法、纳铁中盐法及纳米中茶法、中茶易马法等。

    不管是哪种办法,“开中法”的具体cao作步骤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的,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

    报中是盐商按照大明朝廷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政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不过这项政策执行了三十年,因为盐的利差实在是太过诱人,上至宗室、勋贵,下到文官,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