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炼 (第2/5页)
马等物产贩售,都转由铸锋堂接手。 桐柏山茶药历来都是往外输出的大宗物产。 而除开木作所需外,江淮以及广南等地造船业近百年蓬勃发展,对作为填漏剂原料之一的桐油需求量极大。 桐柏山目前能拿得出手的大宗物产,桐油籽的产出已经超过茶药。 不过,铸锋堂在接手唐徐两家的货栈、商队之后,从桐柏山收购大宗物产贩运出山,规模还扩大许多,但商队、铺院、货栈的维持成本也高,每月净入也仅勉强能与金矿收入持平。 而汴梁失陷之后,不计其数的难民南涌,淮南、南阳之间的商旅也不会再往来于桐柏山之间,以往每年少说得有四五万贯的过税收入,短时间内不可能指望恢复。 楚山还有一项大宗收入,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在桐柏山匪乱剿灭之后,在唐天德的协助下,铸锋堂接手唐氏十八里坞铁矿场,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兵甲军械铸造。 因桐柏山匪乱搅动极大,之后赤扈人又两次南侵,京西南路、荆湖北路不仅仅监司大规模征募兵马,州县乃至村寨都加强厢军乡兵的征募、cao练。 这使得桐柏山周边的州县,对兵甲军械的需求激增。 而偏偏这些地方以往的兵甲军械铸造能力极弱。 铸锋堂抓住这个机会,短短两年内不仅十八里坞铁场一再扩大规模,负责铸制兵甲军械的匠工也扩大到一千余人,向荆湖、襄阳两地贩售数以万计的刀矛盾甲。 也亏得有这一部分收入,铸锋堂才有余力铸制自身发展所需的兵甲,与连战大捷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