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_第三十六章 统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统兵 (第2/5页)

主要是地方举荐,即便有大姓子弟,在族中地位也不高;这点跟淮源,跟唐州相似。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景王赵湍他们没有仓皇避到城下,县兵武吏及士卒并没有不受控制的慌乱下去,很快稳住心思,将队型分散开,借用垛墙、木盾的遮挡,叫城下虏兵弓手便再难有收获。

    看到城头无机可趁,三百多虏骑就停在三百步外的树林旁按兵不动,等虏骑主力沿伊洛河两岸往西南驰远后,他们也往西南方向徐徐驰去。

    这时候日头才刚刚往西边斜去,景王赵湍也是稍稍松了一口气,看向乔继恩

    、陈由贵等人,问道:“是否可以将县兵、守陵军所有的武将、军吏,都召集过来,商议防务交接之事?”

    防务以及诸多兵马指挥权的交接,并非简单一两句话就能交待清楚的,还涉及诸多可执行的细节。

    最关键的一点,乃是将守陵军及县兵全体武将、军吏都召集起来,将这道命令传达下去;还要这诸多武将、军吏都听令行事,才有可能重新部署防务。

    说实话,张辛对这点还是相当怀疑的。

    大越立朝之初,对将臣防范极甚,禁军驻藩地方严格照更戍法执行。

    当时禁军都驻在京畿,每隔两到三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到边州及有需要的地方进行驻守。营指挥、都指挥使及都虞侯一级的武将,与麾下所统御的士卒,也就两到三年更换一遍。

    这造成严重的“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军队战斗力下降的问题。

    之后陆续改为“将兵法”,也就是让一部分禁军较为固定的驻扎在地方,家属都可以随军,都指挥使、都虞侯一级的统兵将领相对保持稳定。

    现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