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夺寨 (第1/5页)
朝廷发往地方监司以及皇帝颁传臣子的诏令,草拟、通传都有定规: 一般说来,皇帝直接下达的诏令,由翰林学士拟写,中书门下省诏令则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拟写,然后通过中书门下省所辖的通奏院传达下去;一些比较特殊的、或赏功、赏爵、以示恩宠的手诏,通常由内侍省宦臣携诏前往目的地宣布。 这封密诏从道理上来说,也应该是从内侍省指定一名大宦携诏前往楚山,交到靖胜侯徐怀手里。 然而现在这一情况,谁都知道这封密诏是烫手山芋。 不,简直就是一座随时会爆发、会将自己烧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的活火山。 陛下病危,生死难卜,而皇子年幼、才牙牙学语,淮王赵观又早就定下皇太弟的名份,照理来说当由淮王赵观监理国政。 如今这封密诏却成了最大的变数。 倘若这封密诏是交给别的人,或许还没有那么大的威力,朝廷未必就需要遵照密诏行事。 大越立朝这些年来,皇帝手谕有违祖制或不合时宜,不知道被中书门下省及台谏理直气壮封驳多少了,也不差这一封密诏。 然而难就难在这封密诏是给靖胜侯徐怀的。 靖胜侯徐怀手握数万楚山精锐,即便面对赤扈铁骑都未尝一败,则是这封密诏背后最大的倚仗——到时候,谁敢轻易出头封驳这封密诏,不怕落后身灭族亡的惨烈下场? 更关键这封密诏写的到底是什么,除了缨云郡主外,谁都没有来得及看上一眼。 倘若这封密诏中途出了什么意外,没有传到靖胜侯手里,靖胜侯也必然不能善罢甘休。 最终声势或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