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 (第3/5页)
御胡虏呢,还是对楚山加倍忌恨? 靖胜军当年的悲剧,叫众人都非常清醒的认识到,并非他们忠胆赤诚、一心抵御胡虏外侮,萧墙之内就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王举毕生痴于武道,即便经历也极为坎坷,他也要比其他人纯粹些,因此他只是空挂侍卫都指挥使的名衔,侍卫亲兵营的实际事务,乃是王章、史琥、乌赦海等人分掌。 不过,徐武碛、徐武江、潘成虎、郭君判以及苏老常都希望徐怀不再坚持反对南迁之事,而应借眼下的机会,将防区扩大到整个桐柏山以及伏牛山东麓地区。 建继帝率朝臣百官离开襄阳南迁,看似会削弱楚山在大越的地位,但与中枢拉远距离的楚山,受到的制衡也会同等降低。 建继帝初临襄阳,对接敌战区防线进行划分,淮王府负责淮水中下游防御,防线长达一千二百余里,河洛行营初辖三十余县,高峻阳、顾继迁分守陕西五路,而整个淮上防线要比河洛、淮南、陕西都要狭窄得多,从东到西据山川之险,仅有六百里,最初时却分作三块。 这并非建继帝对楚山不信任,实际主要还是淮上与襄阳互为表里,地位相当于京畿重地,出于惯例及传统的制衡需要,都不可能守御淮上之事委于一人。 这跟只要建继帝驻跸襄阳,就不能容忍郑怀忠率五六万兵马南撤到南阳休整、驻守的原因一样。 同样的道理,建继帝与朝臣百官一旦南迁,而且是迁往周鹤等人所属意的建邺,那周鹤等人接下来重点要做的,乃是限制、调整建邺北面淮王府军与中枢的关系。 淮上防线也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分割。 既然郑家与周鹤等人在幕后掀风搅雨,污蔑楚山反对南迁,阴欲挟天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