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_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 (第3/5页)

瓶形高炉,就能将十八里坞铁场生产能力扩大两倍,但徐怀还没有时间亲自来看一眼。

    十八里坞铁场距离矿洞很近,早年为便利取水,还特意紧挨着一条小溪而建。

    最初为在上游溪谷多开垦一些坡田便于灌溉,方便铁场与矿场之间能用舟筏运输矿石,在铸锋堂时期,徐武良、徐武江就花费两三万贯钱粮,修造一道近一丈高的石堰,将溪涧上游的水位抬高起来。

    石堰将溪涧上游拦截出一座狭长的小型山湖,湖水清澈,波光潋滟。

    新的高炉就建造在石堰旁,像一座两丈余高的窄口阔肚巨瓶。

    一座龙骨水车架在石堰下方,水流从石堰溢流口泄出,冲击龙骨带着水车缓缓转动着,通过拳头粗的连接木杆推动高炉左侧的风箱运作起来。

    “这就是水排?”徐怀走到高炉旁,看水车与风箱联动运转,好奇的问庄守信。

    “此炉一日能炼两千斤铁,以传统骡马鼓风,风力已有所不及。磁州炼铁今日犹能冠于江淮,主要还是借地势制造水排鼓风!”庄守信说道,“节帅初起楚山,便在玉皇岭大排围堰,金砂沟又以水车汲水淋滤金砂,日夜不缀,省人省力,十八里坞这边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

    金砂沟开采砂金,徐怀最初之初是将巨树锯开将溪底泥铺其上滔水冲淋;徐武良、程益等人主持县政,逐步改用水车取水,采金月入才稳定在一万贯之上。

    当然了,桐柏山大规模建造溪涧围堰,除了大规模开垦沿岸的溪谷坡地进行耕种外,客观上也大幅降低白涧河等淮水主要支流夏季的洪涝灾害,更为桐柏山建造水磨、水碓等水力器械提供极大的便利。

    楚山想要用瓶形高炉大幅提高生铁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