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1章 等待收获 (第1/4页)
在人力作用极其有限的时代,种地能否有好的收成,一看种二看天。 这两样先决条件相同,才能通过施肥、除草、控水等细活,将勤劳与懒惰之间的差距拉开。 因而看天吃饭,便成了千百年来农户心中的至理,也诞生和衍变出了多种多样的祭祀祈福活动。 按照惯例,夏收之前村民们会聚集在一起用三牲祭天,祈祷今年的好收成,顺便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之后便拉开双抢的序幕。 甭管是迷信也好,单纯的心理安慰也罢,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群体活动被顽强地留存下来,还有了‘丰收节’的美名。 午时刚过,渐渐取代打谷场功能的新式球场人声鼎沸,村民齐齐出动,把绿茵之中的供桌围了个水泄不通。 白芨作为祭礼的主要参与者,坐在已经挪过位置的金丝楠木座椅上,满脸怪异地看着托盘里的祭品。 三牲,一般默认是猪牛羊,也可以是其他的牲畜,祭品就是三种牲口的头颅。更为讲究一些的,会用三种同属但又不同类的动物,比如麞(zhāng)、鹿、麂(jǐ)。 乡下地方自然很难弄到全鹿科的高档祭品,加上固有的观念认为自己养的才心诚,因此在没有牛头的情况下,这才出现了一盘竹鼠。 如果真有神仙的话,白芨难以想象他们收到这样的祭品之后,会有什么感想。 严格来说,这种行为是符合祭礼规则的,因为在村民的心中竹鼠可比兔子珍贵得多,很难伺候。 “大小姐,该您上去了。”一旁的白正文瞅准时间,小声提醒了一句。 祭礼流程结束,由村长公布接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