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_第三十四章 公务车(880月票加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公务车(880月票加更) (第4/5页)

并不是后世新创的,没那么高明,这套东西宋朝都玩烂了。这么说吧,不管是公车、专车,还是燃油补贴,如果没有一个御史台类似的机构,怎么改也是瞎扯淡,说不定更害人。

    这个马刍粟有多少呢?它不是固定的数额,而是根据你的官阶来发放的。文官自六品以上就有,最多的可以养二十匹马,最低的可以养一匹马,具体额度罗有德也不清楚,他没当过官。不过这些规定只限于文官,武官不在这个规定之列,每个够品级的武官,都有官马三匹以上,全部国家供养,不光免费用,死了老了还给你换新的。

    有人可能说了,制度是制度,谁遵守啊。这话有道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向来就是中国官场几千年来的精髓。不过吧,程度有所不同,按照有历史记载的情况来看,宋朝这个制度执行得还是不错的。比如说王安石是宰相吧,他退休之后也把专车和司机都交还给朝廷了,自己买了一头小驴代步。如果说王安石是故意作秀或者特例的话,刘贡父时任馆阁校勘,相对于宋朝最牛x的学术机构,有点社科院院士的意思了,照样没有专车,连公车都没有,自己掏钱买了一匹母马代步。刘贡父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资治通鉴这套书应该知道,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的时候,就是刘贡父的助手,没错,刘贡父在学术上比司马光高明。

    “唉……经是好经,念经的和尚也对,可惜念的不是时候啊,当老虎要咬你的时候,光念经没毛用。”洪涛听了罗有德这番介绍,很佩服宋朝人能琢磨出这么高明的方式来降低国家机构的办公成本,还能执行得比较彻底。可惜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却太弱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