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进城(960月票加更) (第4/5页)
木与表木连线,连线外侧允许摆摊,连线内侧谁摆摊就罚谁。这玩意应该算是个交通标志,既照顾到了小贩的利益,又防止摆摊过多妨碍交通。洪涛还特别留意看了看,确实,没有小贩在表木之内摆摊的,是不是临安城的城管特别厉害,就不得而知了。 城管洪涛没看见,倒是看到很多穿着红坎肩的兵卒,每隔半里路,街边就有一个小屋子,上面写着军巡铺屋,屋子门口会站着至少一个兵卒,洪涛琢磨着应该是警察、城管或者武警一类的治安部门。结果他又猜错了,军巡铺屋不是派出所,也不是联防大队或者城管队,而是消防队。每三百步设一铺、一铺五铺兵、日夜巡视,一旦现火情,汲水扑灭,不劳百姓,这就是大宋朝的专业消防兵。确实是专业的,因为宋朝不是义务兵制,它的军人全是职业军人,当兵就是上班,所以这些消防兵不是临时设置,也不是自,更不是临时工。 具罗有德说,每一片居民区之中,还设有一个叫做火隅的机构。他们会搭建一个高四十尺的瞭望台,日夜派人在上面瞭望,哪边有火情了就敲响警钟,通知附近的军巡铺屋去救火。火隅的院子里还会备有各种消防设备,比如云梯、唧筒、水囊、水袋之类的设备,看意思有点像后世的消防中队,宋人管他们叫做潜火兵,挺贴切。 最让洪涛觉得合理的是,救火的时候,潜火兵们所用之水如果自带的不够,就要向商铺购买,一分钱不许少掏,更不许免费征用。一般提供这种服务的是专门的商业行会,叫做水行,他们有专业的运水、储水车,一旦火警敲响,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不一定是潜火兵,很有可能是水行的运水车。这是洪涛自己猜的,因为潜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