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6章 故国朝阳 (第3/4页)
那里面是送给杨家的一分观澜股份。虽然观澜唐奕不能说送就送,但是,他可以替杨家出那五十万的本钱,怕杨怀玉絮叨,唐奕就没跟他直说。 “你真不打算马上回京?” “不打算。这趟是早就计划好的,要趁这趟出来,多走几个地方。” “惹这么大的祸,你就这么躲了,官家能让吗?” 唐奕道:“信里面和官家说的明白,官家会理解的。” 杨怀玉虽和唐奕已经是过命兄弟,但是唐奕的很多事情还是他不知道的,也不知他哪儿来的这番自信,更不知道官家为何对唐奕另眼相看。 “什么时候回京?” “一两年吧” “那就京中再聚!” 说完,杨怀玉就回到仓中,船马上就要靠岸,他要回去收拾收拾了 登州虽是大宋北方大港,但观澜船运并不在此出海,此地也没有观澜的运转货点。 在此停船,也只是为了把杨怀玉放下,然后唐奕再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 唐奕并不是惹了祸不敢回京,而是确实早有计划,而且是计划了好几年了。 作为一个后世的化学生,这个时代能给他提供的化工助力极为有限,而且因为年代的不同,叫法也不同,唐奕很难利用后世的知识去把这个时代有限的资源转换成有用的东西。 比如油石,若不是唐奕亲眼看过,哪会知道这东西就是二氧化钍,可以用来做沼气灯?又比如芒硝,若非孙老头是郎中,唐奕也不会想到这味中药材就是含水硫酸钠。 由于工艺的落后,使得唐奕想得到一些化学制剂只能依靠天然的矿物盐,这些东西在大宋叫法不一,和后世又多有不同,不看到实物,唐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