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 (第2/6页)
与不好遁在乎“君子”的个人意志行为了,而不是政治法律上的强制行为所调整的内容。 《周易》“遁”篇就是为“君子”讲述了属道德上的一个行为准则。“好遁,君子吉,小人否”。这里的“遁”意指隐退,从位置上隐退下来,或隐去之意。 所以隐退对“君子”(在位的统治者)来说是好事情,而对劳动人民(“小人”)则没有必要。“否”指行不通的事情,当然隐退不是“小人”的事。劳动者是处于最底层,是被统治的对象,统治者是“君子”,“君子”是在位者。在位者做好及早的隐退,就会带来好的结果,这确实是王制里的经验之谈。所以《遁》篇里讲的“遁尾,厉,勿用有攸往”。意思是“隐退在后面,有危险,不可再继续下去,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应该遵循的是“嘉遁,贞吉,肥遁,无不利”。即“美好的时候隐退下去,前景吉祥,功成名退,没有不合算的”。《遁》篇从正反两个方面为“君子”讲述“隐退”的利害关系。“隐退”应属个人的行为道德范畴,而这里是让“君子”应遵循的一个行为原则。因“隐退”与否,却关乎到“君子”政治生涯上的利害关系。 7、反观自省。《周易》还为君子讲述了一个应遵循的道德性原则,即要时刻反观回顾自己的行为,而不断的修正自我,《艮》篇讲述了这一道理。 《周易》“艮”篇全文是“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艮其限,列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