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 (第5/6页)
此句是寓意物极必反,登高必跌的道理。这也是一种忧患意识,让“君子”警惕“高处不胜寒”的后果所带来的悔恨。 《坤》“履霜,坚冰至”。这是隐喻,也是一种忧患意识。 《屯》“即鹿无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舍,往吝”。这是比喻。以打猎而没有向导,贸然追入山林,会发生危险来劝谕“君子”为政中不可贸然行事的道理。这里的“几”是指隐蔽,特指事情的苗头或预兆。“君子”在政治上若不能见微知著,那么就危险了,这也是讲的忧患意识。 《蒙》篇是阐述对儿童的培养教育问题,其内容不凡透出忧患意识。 “困蒙,吝”。这是说“受困于蒙昧无知,就会有耻辱。”人不受教育,不学习,而愚昧无知,只能人云亦云,自然会受到他人的愚弄,而遭受耻辱。这也是一种忧患意识。 《需》篇已然充满着忧患意识,“需于郊,利用恒,无咎”。“需于泥,致寇至”。“入于xue,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周易》里的忧患意识是让统治者主体,即“君子”在政治上有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能力。应时刻自觉的保持危机感,使命感。 《讼》“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这又是一种忧患意识,是让“君子”认识到爵位上的无常,以保持清醒的头脑。 《师》篇中讲述了不少军事上的忧患意识。“师出以律,否臧凶”, “师或舆尸,凶。师左次,无咎。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