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 《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卷: 《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三) (第1/5页)

    3

    《周易》第十篇《履》,是为君子讲述政治仕途的问题,即如何与君主相伴为政的谋略。《履》全篇是运用比喻,即比喻说理贯穿着《履》文。

    《履》的全文是:“履虎尾,不咥人,亨。素履,往无咎。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大君。履虎尾,愬愬,终吉。夬履,贞厉。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履》篇的题目是“履虎尾”,不咥人,亨”,这就是本篇的命题,如何论证呢?作者用对比的手法,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跟在老虎尾,而不被老虎咬着的道理。不过这命题就是运用的比喻,单就通过题目,我们看不出“履虎尾”比喻什么,要通过篇中的内容来理解,才知道用“老虎来比喻君主”。是用“履虎尾”比喻君子与君主如何相处的道理。后封建社会里行成的一个俗语“伴君如伴虎”,说明了臣子与帝王相处的险恶关系。虎是凶猛的食rou动物,用虎来比喻君王实乃入木三分。本篇只是为君子讲述政治谋略,而不是论述制度建设。这里只是用老虎来比喻君主制度的险恶,让君子掌握“履虎尾”的策略,并没有提出制度性建设,即没有提出如何将如虎的君主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本篇只是讲君子如何与君主相处,而履险为夷的策略。篇中的“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大君。履虎尾,愬愬,终吉”,均是比喻,即用比喻说理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