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六) (第3/4页)
和气,而是面对“负且乘,至寇至”的这种不公的社会问题,即社会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的矛盾。让君子思考懂得和解的道理,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才是执政者思考的问题。只有执政者去爱护,关心百姓,这是《周易》作者向往的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 《解》篇里的“君子唯有解,吉,有孚于小人”。无疑是《周易》所建构的“君子”之治政治理念的实质内涵。君子要把“有孚”做为实施安邦治国的根本行为准则。这君子“有孚”的对象,正是面对的是“小人”,就是说在位的统治者要爱护统治下的百姓。这正是《周易》所建构的民本思想,是开儒家民本思想之先河。 14、《益》篇中所体现的“有孚”理念 《益》里说:“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这段话的意思是:“收益是用在收成不好的凶年,没有过失,有了爱,并居中行事,告诉王公诸侯,用圭举行隆重的仪式,(把爱心兆示天下)。居中行事,告诉王公诸侯,顺从有利于效法先例,做迁都利国的大事。有了爱,惠爱之心,不用问询,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正是有了爱,才能得到被惠爱者感戴我们的恩德(即得到民众的拥护)。” 《周易》里的《益》篇是在《损》篇之后。《损》,《益》两篇文章是讲述国家经济上减损与增益的政治道理。 《损》篇里的立论是:“损,有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