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42 (第3/3页)
都撇了撇嘴,表示自己的水准完全在这之上。 唯有文昌帝君与文武二臣,望着许仙,等着下面。却闻许仙道:“疑是地上霜。” 武将目中鄙夷,那文臣也终于露出失望之色,他本来对许仙的明月诗还有些期待,作为一个文人墨客,这种期待还要大于对胜负的执着。但这两句诗实在是太平常、太平淡,简直像是喝了一大杯白开水一样。 许仙微微一笑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正是一首李太白的,有很一大部分中国人,会背的第一首诗,就是这首。 文昌帝君面色一动,不禁露出极为赞赏的微笑。文臣将这诗念了一遍,面色由失望变成惊讶,由惊讶变成不可思议的赞叹,这首诗拆开看,每一句都显得极为普通,但合起来却是精妙绝伦的好诗。仿佛是用平常的五官合成一张绝世美人的容颜一样。 这首虽然不一定是李白的诗中水准最高的,但却绝对是传播最广的,诗中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无论老汉还是竖子,开口皆能吟诵。 李太白之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这首简单到了极致,却也悠远到了极致,完美的体现了唐诗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千古之下,诗人难以数计,唯一李太白而已。这“文豪”也算一个时代的精英人物,百年不出文士,但和李白比,还是有点远。 那文臣在原地转悠了几圈,只想的满头大汗,也做不出一首能与这首比拟的诗句。历史中,虽然不是没有能达到这种高度的“明月诗”,但那都需要诗人一生的积累以及极好的机缘。千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