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385【设立内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85【设立内阁】 (第2/6页)

接着中书、门下两省合并,被三分的相权重新合而为一。

    明初的内阁,不过是秘书、顾问机构,拉着翰林院一起夺权。

    当内阁成功夺权之后,便把翰林院一脚踢开,皇帝只能用太监分走相权。当内阁无法跟太监争斗时,竟然跑去染指部权(执行权),并且把负责审查、签署、封驳、传达的六科收下当狗。

    文官靠不住,太监同样靠不住。

    皇帝一旦重用太监,太监立即就抖起来,根本不想着干正事儿,凭借权力疯狂捞钱而已。因为干正事儿的太监都没好下场,必然给皇帝背黑锅!

    每当出现一个重用太监的皇帝,文官都会在新皇继位之后反扑,并且趁机让相权变得更加壮大。

    该怎么平衡与制约?

    没法平衡,没法制约!

    赵瀚不可能搞出什么议会,平民是不可能参加议会的。或许开国之初可以,但两三代之后,议会里就全剩下利益阶层。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必然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赵瀚叹息道:“便不再争论了,先试着做做,今后慢慢调整,十曹由皇帝和内阁双重管理。”

    徐颖、王调鼎、黄宗羲三人面面相觑,这下好玩了,就是变相的唐代三省六部制。

    内阁负责决议大事,十曹负责审查签发,各部负责执行政策。

    大明是司礼监和内阁争斗,赵瀚这里是内阁与十曹争斗。

    还是那句话,没有什么完美的制度。

    今后会变成啥鬼样子,子孙后代慢慢头疼去吧,后世的君臣自己会做调整。

    徐颖突然来一句:“今后的女官考试,应该由内廷自己负责。”

    “这是自然,”赵瀚笑着说,“不但由内廷负责,而且报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