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9 (第2/4页)
宝玉沉思了一会儿,终于是提着的笔慢慢斟酌着字眼落下。 ……………………………… 次日。 十一月初一。 太和门,大朝会。 太和殿前,炉、鼎、龟、鹤,吐出缕缕香烟;金钟、玉磬,琤琤琮琮,清脆悦耳。十六在金銮宝座上坐定,銮仪卫一名校尉,“静鞭”三响,百官跪。 跪起行礼之后,由两名阁老率先奏对、其后是六部尚书、再次是地方官员奏疏等等。 日常奏对之后,终于是该议一议几个番邦使臣给大明朝堂带来的震动了。 下头一句句的臣以为、臣觉得、臣愚见……比昨天只八人要激烈十倍百倍,十六听下头闹哄哄,听了半天之后,咳了一声,自有銮仪卫再次静鞭,百官寂然。 十六不疾不徐地说:“朕看你们倒是心急得不得了?莫急,咱们一件一件来。” “先说鞑靼想要派人来求学的事儿吧。” “蔡阁老,你说说。” “可,学圣人之言。”能做到阁老之位,蔡大人也不是傻的。 卫阁老紧随其后地附和,叫十六知道,自己对此事的担心倒是有些多余,大是大非面前,重臣还是能搞清楚状况的。 只是这些人,和宝玉说的一样,过分看轻了番邦人,觉得要来学,那就教,反正教什么都是咱们说了算——殊不知,耳濡目染,即便课本上只有之乎者也,也能叫来大明的番邦人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时下,众人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久了,反而是很容易被番人骗走一些信息。 譬如天天上街买买买的莫卧儿小将军巴布,据说现在逛街的时候,对街头巷尾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