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45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454节 (第2/8页)

足,心不常,虽有礼义,民不可得而教也。

    今乡里愁叹之声尚犹未息,百姓常有冻饿之虞,岂非太祖高皇帝未曾施仁义于天下乎?”

    卓敬的反击,是在说利和欲都是正常该谈论的,光说利和欲,而不以礼规范,那么其实是违反人之常情的,所以孟子说“何必曰利”是过激的。

    而下半段则是拿亲身经历举例,老朱跟卓敬说过,“老百姓没吃的,就算有礼义也白扯,教化不了”。

    嗯,看得出来,这句话确实是老朱能说得出口的,毕竟他是有切身经历的,一家人基本都被饿死了,自己也差点饿死,饿死的时候,礼义确实没法当饭吃,所以老朱朴素的治国理念里,对于这一点看的很清楚,反复地给身边的近臣提及,属实是好心。

    然后卓敬又问,如今百姓经常受冻挨饿,叹息声从未停息,难道是老朱没有给天下施仁义吗?

    话里话外拿老朱来当挡箭牌,可谓是跟铁铉在济南拿老朱的牌位来阻止朱棣攻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这也确实是老朱一贯的治国理念。

    此言一出,汪与立顿时脸上一黑,心头暗道好一个无耻小人,我枉当你是君子。

    这怎么反驳?难道要说老朱是错的?命不要了?

    朱棣自己说老朱错了不要紧,可你一个外人要敢当着朱棣的面这么说,我看你是嫌自己家里的族谱太厚了。

    汪与立陷入了长考。

    楼上,朱棣听了层层转述的话语,和善的笑了笑。

    只见朱棣向身后的朱高炽问道:“你觉得卓尚书能赢吗?”

    “不好说。”

    朱高炽诚实地说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