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47【盐法改革】 (第6/6页)
府所有,租赁给特许商贾。商贾自建工厂、自制设备、自负盈亏,但只为期三十年。三十年过后,盐场地皮会重新招商租赁。至于煮盐工人,官府会制定最低月薪。如果工人不满意待遇,随时可以离开,去自谋其他营生,我不会把你们捆死在盐场。” “工人不用再交正课,也不用再交盐课银?”田仰问道。 “不用。”赵瀚摇头。 田仰又问:“特许商贾开盐厂,我们这些盐兵也可以吗?” 赵瀚笑道:“我给你们三个特许名额,你们自行分配。也可多人合资入股,共同拥有一个特许名额。” 制盐工厂虽然私营化,但盐厂地皮却在官府手中,离了合适的地皮就不能煮盐。就算能煮盐,成本也会急剧提升,等于政府还是能管控盐业。 如果盘剥工人过甚,或者查出偷税漏税,该罚款罚款,该坐牢坐牢。三十年期限到了,今后别想再拿特许牌照。 另外,取消盐引制度,改为食盐专卖制,每个地区都有专卖商。 一旦发现专卖商偷税漏税,全部按照贩卖私盐处理。 食盐的出厂、转运、零售,每个环节都要登记报备,以增强政府对食盐的控制力。 虽然还是有漏洞可钻,但比盐引制度更先进。因为盐引制度定得太死,导致两个恶果:一是盐引变成期货;二是私盐遍地泛滥。 真的,盐引在明代中期,就成了一张张期货纸。 最赚钱的不是盐商,而是炒盐引期货的权贵,或者跟权贵有关系的金融商。 赵瀚开出自己的条件,特别是三个开厂名额给出,江淮产盐地的起义军很快投降。投降之前,还内讧一场,无非争夺三个特许名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