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44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442节 (第2/7页)

无数华夏最顶级的学者,以“北宋五子”为代表,穷其一生之力,在原始儒学构架上,吸收了《易经》等思想,通过缝合式的断章取义,不断自我解释、叠代,最终构筑出的完整的理论大厦。

    这座理论大厦,恢宏精美,除了确实最顶端有几块砖还没填上以外,从整体来看,是无懈可击,是绝对可以自圆其说的。

    所以,理学绝不提倡从一楼直升十八楼,不主张顿悟,而是通过诸如《有命论》《志气说》《理气论》《本体论》《心性论》《工夫论》等种种分支学说,来不断构筑出一个有不同台阶的上升系统。

    当理解了理学的结构本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二程不主张能直接通过某种类似于“悟道”的方式,来达到顶峰的“知天命”。

    同样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在孔希路看来,二程的《有命论》绝对是没有错误的。

    不是孔希路笨到读句子都猜不出来,是不是还有另一种解法,而是另一种解法,在理学范围内,是不被允许的。

    这些东西,早已深深烙印进了孔希路的灵魂深处。

    但姜星火既然敢拿这个例子来驳斥自己,就足以证明他确实是知晓理学的根基,那么,他绝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自己的理论中找出反对的理由。

    可如果.他真的是找到反对的理由,并将之呈现在世人面前,岂不是

    一瞬间,忽然想到了什么,孔希路觉得脖颈后有些发凉。

    “《有命论》乃是理学根基之所在,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质疑的,你若是不懂,今日便到此为止吧。”孔希路强压住心底的一丝慌乱,冷静地回应道:“更别谈,你还拿伊川先生的例子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