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496节 (第7/8页)
拜,礼毕后,朱棣亲手举着溢议,交给翰林院进行撰写册文,上谥号的仪式也就结束了。 然后是李景隆献上《太祖高皇帝实录》,皇帝给参与编修的人员发赏赐。 朱棣这次很大方,不是按照建文帝修那版《实录》的赏格发的,而是直接按照高一档修《元史》的标准,再加一档进行赏赐。 对于负责编修的儒生们来说,这是非常爽的一件事,因为《实录》早就修好了,他们只需要照着建文版的进行删改就行,有的人压根没动几笔,而拿到手的赏赐却比之前的编修者足足丰厚了两个档次。 “监修官曹国公李景隆、副监修官忠诚伯茹瑺(伯爵是超品,品位大于正二品尚书,所以只念爵位),赏银百两,彩币六表里,织金纱衣一袭,鞍马一副。” “总裁官翰林侍读解缙,赏银八十两,彩币五表里,织金纱衣一袭,鞍马一副。” “.誉写监生、生员、儒士各银十两,钞三十锭,彩币一表里。” 到目前为止,算是把老朱第二次愉悦送走了。 由于是正经的朝会,所以还是来了一句习惯性的“有事可奏,无事退朝。” 在这一片和谐欢快的气氛中,大家都松了口气,没人会在这时候找事的,王景都躺板板了,谁还想上去触霉头? 可这口气刚松了一半,便忽然有人排众而出,正是工部尚书黄福。 “臣有本奏。”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准奏,黄尚书但讲无妨。” 黄福应了声后,便将早已打好腹稿的奏疏念了出来。 “《太祖高皇帝实录》有载:理财之道,莫先于农;为国之道,以足食为本。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